如何了解財務結構
一個企業的財務結構是否建全,可以反映企業的資金籌措情形,會不會負債過多,有沒有長期償帳能力,是否持續經營下去並獲取盈利。
1.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負債比率是表示負債總額在資產總額中的比重,是測度公司總資產中由債權人提供資金比率的大小。
其比率愈高,企業的財務結構越不安全,因此其比率愈小愈好,比率愈大表示負債金額愈大,而債權人獲得清償之保障愈小,營運風險愈大。
評估原則:應以低於50%較為理想。(但須視行業別調整)
2.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資產總額)
股東權益比率表示股東權益在資產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又稱為自有資本率或淨值比率,是用來測度公司總資產中由股東提供自有資本比率的大小。
其比率愈高,表示公司自有資本的比重愈高,資產的結構愈健全,因應財務危機與長期償債的能力均較強。
評估原則:最小需達到25%以上,超過45%才合乎標準,而高於50%最為理想,但過高則又失去財務槓桿的作用。
3.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
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表示負債總額對股東權益的比值。
其比率小於一,表示負債小於股東權益;反之其比率大於一,表示負債多過股東權益,自有資金比外來資金少。
評估原則:比率愈低,長期償債的能力愈強。
4.流動資產比率(流動資產/資產總額)
流動資產比率表示流動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的比重,代表企業短期可以運用的資金,在資產中所佔比率越大,企業越容易作好資金周轉,對經營越有利。
評估原則:越大越好。
5.固定資產比率(固定資產/資產總額)
固定資產比率表示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的比率,可以顯 示公司固定資產中以自有資金購置的比重,並用於檢測公司固定資產是否擴充過度。其比率愈低,表示可以供營運周轉的資金愈充足,財務結構當然愈健全。一般來 說,固定資產比率絕不能高過100%,否則營運周轉就必須依賴舉債挹注,背負沈重的利息壓力,不易因應經營危機。
另外,此比率表示公司投資在固定資產方面,占自有資本的成數有多少。固定資產為立業的基礎,週轉緩慢,會使資金困滯,應以自有資本(股東權益)投資為原則。
評估原則:以資金運用的觀點,比率愈低愈好,一般以低於100%為理想,但會因行業不同而異。
6.長期負債比率(長期負債/資產總額)
長期負債比率表示長期負債在總資產中所佔的比重。長期負債在企業資產中佔多少,關係到企業仰賴外來資金的程度和利息的負擔。
評估原則:比率越小,表示企業借助於外資的程度越低,資本結構越穩定。
7.流動資產對總負債比率(流動資產/負債總額)
流動資產對總負債比率表示流動資產和負債總額之間的比率關係,可以衡量一個企業在不變賣固定資產情況下,償還全部負債的能力。
評估原則:一般固定資產變現性較差,變賣時常會造成變賣損失,本比率夠高時,將減低變賣固定資產的機率。
8.流動負債對總負債比率(流動負債/負債總額)
流動負債對總負債比率代表流動負債在總負債中所佔的比重,流動負債為短期內須清償的債務,在總負債中若比率過大,會加重企業的償債壓力。
評估原則:比率越低越好。
9.固定資產對股東權益比率(固定資產/股東權益)
固定資產對股東權益比率指固定資產帳面價值對股東權益的比率關係又稱為固定比率,可以衡量固定資產和自有資本的平衡性,若固定比率大於一,表示固定資產總值大於自有資本,有借貸購置固定資本的現像。
評估原則:比率越低越好。
10.固定資產對長期資金比率(固定資產/(股東權益+長期負債))
固定資產對長期資金比率又稱為固定資產長期適合率,可以用來衡量固定資產與長期性資金的平衡。
評估原則:固定比率在一以上而固定資產長期適合率在一以下時,表示固定資產由長期性資金負擔,財務結構尚稱健全;若固定比率在一以上而固定資產長期適合率也在一以上時,表示固定資產部份由流動負債負擔,財務並不健全。
如何掌握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在短期間償還債務的能力,如償務未能償還而無法經營,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周轉不靈,短期償債能力不足。
1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越大,表示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的程度越高,流動負債債權人越有保障。
評估原則:越大越好。
1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所謂速動資產為流動資產減存貨減預付費用,其比率又稱為酸性測驗比率。
評估原則:越大越好。
如何觀察經營效能
透過資產周轉率可以測知企業是否有效運用各種營運資產,透過觀察營收及獲利狀況,可以分析企業成長力的強弱。
13.現金周轉率(銷貨淨額/平均現金)
現金周轉率是銷資淨額相對於現金的比率,可以評估企業運用現金的效率高低,並顯示企業所保持的現金是否足夠應付營業上的需要。
評估原則:一般而言,銷貨收入與現金應保持某種適當的關係,以維持正常的營運周轉能力。現金周轉率太高,容易導致現金短缺,甚至造成周轉不靈;現金周轉率太低,則可能表示資金閒置。
14.應收帳款周轉率(銷貨淨額/平均應收帳款)
應收帳款周轉率是銷貨淨額相對於應收帳款的比率,表示應收帳款在營業期間內周轉的次數,可以測度企業的收款成效。
評估原則:應收帳款周轉率高表示企業的收款成效好,凍結資金少,可以減低呆帳風險,償債能力較強,若周轉力低,表示收現成效不佳,呆滯在外的資金多,企業無法靈活運用資金,會增加經營風險。
15.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率是指商品存資的周轉次數,可以測度企業在營運期間內,存貨的銷貨進度,可以反映企業銷貨及控制存貨的效能。
評估原則:存貨周轉率越高越好,表示銷資速度快,獲利較多。
16.固定資產周轉率(銷資淨額/平均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周轉率指銷貨淨額相對於固定資產的比率,表示一元的固定資產,可以產生多少的營業效能。
評估原則:固定資產周轉率越高越好,表示運用固定資產的效率越高。
17.總資產周轉率(銷資淨額/平均資產總額)
總資產周轉率表示銷資淨額相對於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表示一元資產可以賺取幾元的銷貨收入。
評估原則:總資產周轉率的周轉次數越大越好,表示資產的使用效率越高,為企業帶來獲利。
18.銷貨成長率(本期銷貨收入/前期銷貨收入-1)
營收成長率(本期營業收入/前期營業收入-1)
銷貨成長率是以銷貨收入的增加情形來反映成長。而營收成長率是以營業收入的增加情形來反映成長。
評估原則:銷貨成長率或營收成長率越高,表示銷貨收入的增加情形越好,企業的成長力越高。
19.純益成長率(本期稅後純益/前期稅後純益-1)
純益成長率是表示本期純益比前期純期增加或減少的比率。
評估原則:純益成長率越高越好。
如何注意獲利能力
了解企業的獲利能力可以從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中的相關資產,就營業收入和投資報酬率加以分析,並注意每股盈餘和股利的分配情形。
20.營業毛利率(營業毛利/營業收入淨額)
營業毛利率是指營業毛利相對於營業收入淨額的比率。
評估原則:營業毛利率越高越好,表示營業成本越低,企業可以獲得的利益也越多。
21.營業淨利率(營業淨利/營業收入淨額)
營業淨利率是指營業淨利相對於營業收入淨額的比率,可以測度營業淨利的成數,了解企業的獲取營業淨利的情況是否理想。
評估原則:營業淨利率越高越好。
22.稅前淨利率(稅前淨利 / 營業收入淨額)
稅前淨利率是指稅前淨利相對於營業收入淨額的比率。
評估原則:稅前淨利率越高越好,表示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但須注意是否依靠營業外收入。
23.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 營業收入淨額)
其用以衡量每一元的銷貨對稅後純益的貢獻,即銷貨利潤之高低。
評估原則:稅後純益率愈高愈好,愈高表示企業的真正的獲利愈大。
24.股本報酬率(年度利益/股本額)
股本報酬率是指年度獲利相對於股本的比率。其中股本為期末實繳股本。
評估原則:股本報酬率越高越好。
25.股東權益報酬率(年度淨利/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報酬率是指年度淨利相對於股東權益的比率。
評估原則:股東權益報酬率越高,表示淨值的獲利能力越強,企業對投資者的資金越能做有效的運用。
26.股利支付率(當年度於盈餘配發之每股股利/前一年度每股盈餘)
反應宣佈分派的盈餘普通股股利與前一年度每股盈餘間之比例關係。
27.營收達成率(累計月營收/去年底或年初之總營業收入預估值)
營收達成率是藉以判斷公司能否如願達成其上年底或年初對 股東所作之財務預測,即其預估當年度之總營業收入。投資人每月或每季檢視其營收達成率,能提早得知此公司當年度之經營狀況是否良好,對營收預估是否過高或 過低。平均單季之達成率應為25%,才能100%達到其預估值,但需考慮產業之淡旺季,通常每年第一季為多數產業之淡季,其達成率皆會較低。
28.每股盈餘EPS((稅後純益 – 特別股股利)/流通在外股數)
其表示每一普通股能獲得多少純益。每股營餘愈大,顯示普通股每股股份的獲利能力愈大,公司未來的發展也愈樂觀,而股票未來價值提高的可能性愈大。
此外,透過分析公司的每股盈餘,投資者不但可以了解公司的獲利能力,而且透過每股盈餘的大小來預設每股股息和股息增長率,並據以決定每一普通股的內在價值。
2 9.本益比=股價/每股獲利(EPS)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股價則是投資1股所需要的成本(購買成本),而每股獲利意思是投資1股所得到的獲利,因此本益比就是投資該股票1股的成本與獲利的比值,即為報酬率的倒數。在合理本益比接近的條件下,較低的本益比通常代表著投資的潛在報酬較大。
兩家公司股價若相同 → EPS越高越好
兩家公司EPS若相同 → 股價越低越好
兩家公司股價and EPS都不同 → 本益比越低越好
- ※「很多投資人習慣以EPS(每股稅後盈餘)來衡量一公司的成長性,但很容易出現盲點。」因為僅觀察EPS無法看出公司經營成績的好與壞,還必須比較該公司原先投入多少資金、幫股東賺了多少錢。而「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淨利 / 淨值」,才是衡量一家公司是否能為股東賺錢的標準。
3 0.盈餘再投資比率 = ( 長投4 + 固資4 – 長投0 – 固資0 ) / ( 淨利1 + 淨利2 + 淨利3 + 淨利4)
其實盈再率的概念很簡單,今天若是公司要花錢去投資,那麼這些錢通常是花在買土地廠房(固定資產),或是投資於子公司(長期投資),由於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投資和固定資產皆為純量,我們用當年的減去4年前的,就會知道這4年來一共花了多少錢在投資上面。但是每個公司的能力不同,舉例來說,假設今天站狗有100元,花個80元去投資,跟站狗只有80元,也花了80元去投資,很明顯的,兩個情況承受風險的能力不同。也就是花錢的金額還得考慮一下這個公司的賺錢能力。盈再率就是把這4年年來所賺的錢加起來,和4年來花錢投資的項目去比較。
來源出處:http://hymar.myweb.hinet.net/study/beyco/basic/b107.htm